2021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。一百年风雨兼程,道不尽坎坷沧桑;一百年风云变幻,数不尽伟业辉煌。从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,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党的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。接下来,本系列报道将简要回顾河源市现辖各县区的建党历程。
[本文参考资料:《河源县志》《中国党河源县地方史(1919。5-1949。10)》《中国党广东省河源县组织史资料(1926-1987)》《源城区志》《东源县志》]。
1949年8月,九连地委在河源县船塘召开扩大会议,图为出席九连地委扩大会议的全体成员。资料图片。
从中国党成立到土地战争结束,是中国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,历经挫折、失败和考验,锻炼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。广州抓龙筋服务
今源城、东源地区的主义,主要由阮啸仙带回并播种生根、发芽并结出硕果。广州抓龙筋服务他于1923年冬、1925年春先后回到家乡河源,传播马克思主义,宣传农动。
早在1920年8月,阮啸仙、刘尔崧就参加了在广州组建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。1921年春末,阮啸仙参加了广州主义小组,从而成为中国党正式成立前就已入党的第一批党员。
阮啸仙在领导农动的间隙,先后于1923年冬、1925年春回到家乡下屯及河源,传播马克思主义,先后吸收邝其森、曾绍光、阮志中、陈少辉、刘宝珊等人参加广州农讲所学习,为河源培养农动骨干。此后,河源县众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走上了道路。
1925年冬,由钟子怀、刘琴西发动组织的河源第一个农民协会——苏维埃曲龙农民协会成立,赖民任会长,会员多为曲龙碗窑做碗的农民,后逐步发展到田坑、黄田一带,会员共300多人。农民协会的成立,为建立河源县地方组织打下基础。
1926年,经钟子怀培养考察,赖民等人被吸收加入中国党。党员阮志中、曾绍光、刘宝珊3人,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到河源开展农动,先后在古岭建立了6个农会。此后,河源农动蓬勃发展,先后成立24个乡农会,会员2400多人。
1927年夏,在钟子怀等人的指导下,河源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曲龙建立,赖民任支部,驻地康禾曲龙田坑村,上属紫金特别支部领导。
1929年,东江的形势逐步好转,陆惠紫特委为加强对紫河边区的领导,于同年11月成立紫河特区委员会,同时成立蓝(口)黄(田)区委,由紫河特区委委员钟子怀兼任蓝黄区委,下辖康禾、黄田、蓝口、义合等地党组织。
蓝黄区委在康禾白鸠坑建立起一支不脱产的农民赤卫队,由赖民兼任队长。这支农民武装成立后,不断开展打击土豪、抗租抗税等斗争。
1932年7月,紫河特区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后,蓝黄区委按照特区委的决定,一面发动夏收和秋收斗争,一面在斗争中整顿党、团组织和农民协会。同时发动群众募捐物品送上前线,慰劳工农红军和紫河游击队。
1933年,由于军的“清剿”,蓝黄区委遭到破坏,蓝黄区委钟子怀、曲龙支部赖民、党员钟木生、钟亚泉等惨遭,幸存的党员逃往江西等地隐蔽,党组织停止活动。
1935年6月,东江特委遭到破坏,分散于各地的10多个游击小组和基层党组织也先后被破坏,整个东江根据地丧失。
这期间至1937年,在土地时期建立起来的河源县党组织,由于东江根据地的陷落而遭受严重破坏,绝大多数党员在斗争中牺牲,幸存的少数党员分散隐蔽,与党组织失去联系,因而河源县的党组织完全不复存在。直到抗战爆发后,广东抗先队奔赴河源宣传抗日,才开始恢复。
1938年底至次年底,仅一年时间,河源县党组织的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,吸收发展党员200多名,先后建立了18个党支部、2个区委,并建立了县一级领导机构,完全改变了土地战争失败后河源没有基层组织的状况。
河源地方组织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,迅速恢复和重建党组织的同时,不失时机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,组织各种形式的民众抗日团体,为后来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、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,确立了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。
1938年12月,广东省委领导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(简称抗先队)到河源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后,河源县党组织的重建和恢复工作逐步开始。
广州沦陷后,在广东省委撤至粤北的同时,于12月间派尹林平、饶彰风等到东江活动,组建东江特别委员会(简称东江特委)。1939年2月间,尹林平在紫金古竹主持召开东江党代表会议,会上正式成立东江特委。
1938年12月,抗先队60余人从广州来到河源。1939年1月,在县城太平路一号成立抗先队总队部东江办事处,林耀族任办事处主任。东江区队成立党支部,李果任,岑冰薇(女)任组织委员、李光中任宣传委员。
留在河源的抗先队分赴蓝溪(黄村)、能溪(叶潭)、泥金、回龙、锡场等地,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,发展抗日群众组织,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。
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,抗先队党支部在河源积极发展党员,重建起河源县地方党组织。黄若潮来到河源之后,广州抓龙筋服务建立蓝溪第一个党小组,黄若潮兼任组长。这也是河源县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。
1939年2月,成立东江特委,尹林平任。是年3月,抗先队东江区队党支部与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(简称东团)一起成立河源中心支部,李果任。
1939年8月,在县城成立河源县工作委员会(简称工委),李光中任,隶属东江特委领导。这是河源的第一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。
同月,抗先队岑冰薇在县城发展了东江药房店员张杰、挺秀小学校长卢浩根和县长黄秉勋的马弁黄秉常入党,建立起县城第一个党支部,卢浩根任党支部。
县工委成立后,在黄村举办了夏令营读书班,吸收放假回乡的学生、教师及社会青年等近百人参加,历时20天。在夏令营活动中,又发展了一批党员,壮大了党组织,建立起蓝能区委,刘成章任区委,辖叶潭、麦畲、蓝溪、儒步等支部。
10月,锡场区党支部在马头成立,赵准生任党支部。同月,李果等人在泥金发展了黄维初、黄平等人入党,成立了泥金党支部,李果兼任党支部。
河源西部地区简称河西,其党组织是东团第五分团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时建立起来的。该团在船塘、三河通过办民众夜校,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,秘密发展党组织。1939年夏,东团第五分团党支部首先由叶茂介绍欧阳潭入党,其后又吸收欧阳景南等人入党,并建立船塘老围村党小组。这是河西区第一个建立的党组织。是年10月,成立船塘支部,叶茂任党支部。
1939年,龙川第一中学青年学生欧阳涛和在老隆师范读书的欧阳忠、欧阳轲、田裕民加入了党。6月,龙川中心县委派欧阳涛、欧阳忠回到船塘,发展党员,从此中国党在船塘扎下了根并发展壮大。
随着党组织不断壮大,1940年1月,蓝能区委分设蓝溪、能溪两个区委。同时,调整了县工委领导成员,陈柏昌任工委,驻地为蓝溪梅龙凹头,仍属东江特委领导,下辖蓝溪区委(下辖6个支部)、能溪区委(下辖5个支部)和崇伊中学支部,党员100余人。
1940年3月,船塘中心支部调整领导成员,张其初任,仍属龙川中心县委领导,下辖4个支部。5月,船塘中心支部改建为船塘区委,张其初任区委。
1940年6月,根据东江特委指示,撤销河源县工作委员会,正式成立河源县委员会,黄慈宽任县委,张华基任组织部长,蔡子培任宣传部长,欧阳源任青年部长,丘国章任部长,关绮清(女)任妇女部长,县委驻地叶潭麦畲排,属龙川中心县委领导,下辖能溪区委、蓝溪区委和崇伊中学支部。
9月,河源县委领导成员作了调整,黄慈宽调离河源,由蔡子培接任县委,张华基任组织部长,黄中强任宣传部长,丘国章任部长,张余元任青年部长,县委驻地迁移至叶潭儒步缵修小学,仍属龙川中心县委领导。船塘区委改属河源县委领导。
1941年2月底,由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华基主持,对船塘区党组织进行了整顿。3月,建立了柳城区委,张泽周,下辖曾田、上莞、柳城党支部。5月5日,河源县当局逮捕了在柳城竹映小学教书的柳城区委张泽周,明令通缉欧阳源、刘成章、刘瑞廷、丘国章及张华基等人。欧阳源父亲欧阳华浓被捕牺牲。
由于东江阻隔,在中,河东、河西不便联系,难于实施统一领导,为便于统一领导和更好地贯彻隐蔽精干的方针,后东特委根据粤北省委指示,将河源县委划分河东、河西两个县委。
1941年4月,河东县委成立,县委名称仍称河源县委员会,蔡子培,上属后东特委领导,广州抓龙筋下辖蓝溪、能溪、崇伊中学支部,县委驻地在能溪儒步缵修小学。8月,县委蔡子培,组织部长张华基调离河源,9月由黄中强接任县委,黄韬任组织部长,江尚尧任宣传部长,县委驻蓝溪板仓。
同月,撤销船塘区委,建立河西委员会,李福民(又名李妙君)任,上属后东特委领导,下辖上莞区委、三河区委、畲寮区委、新寨区委、老围区委和船塘中学党小组,县委驻地在三河流洞文明小学。
1942年1月,后东特委撤销河源县委员会、河西县委员会,改设特派员制,河源县特派员黄韬,副特派员江尚尧;河西县特派员章平,副特派员郑重文。
1942冬,根据中央与南方局的指示和后东特委的决定,河东地区的党组织停止活动。河西的党组织亦在1943年3月停止了活动。
1944年秋,广东临时工委经请示中央同意,决定恢复华南党的组织活动。同年8月,后东特委在抗日根据地的大鹏半岛举办了整风班,学习结束后,特委梁威林派黄中强先回河东传达广东临时工委的指示精神,在黄村恢复了部分党员的组织生活。
1945年2月,后东特委在黄村文秀塘召开会议,决定恢复各县党组织的生活。9月,后东特委恢复了河源县委员会,驻地在蓝溪文秀塘。至年底,河东地区的党组织全面恢复活动,成立了能溪中心支部和蓝溪中心支部。
1946年1月,后东特委决定成立紫五龙河边工委,同时成立河源县临时工委和黄村区工委。欧阳源任临时工委,辖黄村区工委,属紫五龙河边工委领导。
1946年6月,紫五龙河边工委大部分领导随东纵主力北撤山东,直至1947年3月,党组织仍处于秘密活动状态。边工委留下周立群为特派员,负责领导坚持斗争。1947年1月,周立群在康禾牺牲后,由邹建接任。
同年5月,河东分工委(紫五龙河边工委)在黄村成立,钟俊贤任(兼),驻地黄村,下辖黄村、叶潭、康禾及紫河边区分工委。7月,九连工委派刘平、赖强、魏秋环等人前往船塘地区调查地下组织状况,审查和恢复党员组织生活,恢复了船塘中心支部,陈浩民任。8月,成立河西分工委(相当县委),李辉任,余进文任组织委员,欧阳梧任宣传委员,委员郑风(即郑子明)、黄日、黄民、欧阳霞、黄锐(即黄仕标),属九连工委领导。12月,成立黄村工委(相当县委),黄中强任,委员欧阳裕、欧阳诚,下辖蓝溪、能溪、康禾乡中心支部。
1948年5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地方统一成立九连工委河东分工委,张华基任,委员张日和、王彪、邹建、张惠民,领导独立第一大队、第二大队、第三大队党委。
1949年7月,统一了河东、河西两区的党组织,成立河源县委会,李辉任,邹建任,杨庆任组织部长,欧阳涛任宣传干事,委员欧阳梧、欧阳诚、李作强(李奇),驻地蓝口镇,属九连地方委员会领导,下辖河西区、蓝口区、灯塔区、黄田区等地党组织。回龙区(平陵、古岭、洪溪、鲤鱼、高埔)属博东县委领导。欧阳轲任河西区委,欧阳裕任蓝口区委,张一中任灯塔区委,刘英才任黄田区委。
1949年9月,河源城镇解放,河源县委员会从蓝口镇迁往河源城镇办公,县委设、。1953年10月起,县委设、第二、第一、第二。广州高端日式spa1955年12月,县委设、处。
1964年4月起,县委设、,直至“文化大”。1966年下半年,“文化大”波及河源。县委几经浮沉。
1980年12月18至22日,河源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,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委员会,县委设、。1983年11月,公社党委改为区党委会。
1984年5月8日,河源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,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委员会,县委设、。
1987年3月,区委员会改称乡(镇)委员会。同年4月,河源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,选举产生了第六届委员会。1987年12月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河源县,成立河源市,原河源县划分为源城区和郊区。广州日式私密spa